可轉債在一定情況下可轉換為股票,那么什么時候轉化成股票更劃算呢?***者通常會將溢價率作為重要參考指標。溢價率有正負之分,理論上當溢價率為0時,***價值與風險是相當的,那么可轉債溢價率是怎么算的呢?
1、可轉債溢價率怎么算
溢價率指的就是當前價格與實際價格的比值,可轉債的溢價率包括純債溢價率和轉股溢價率兩類,純債溢價率使用較少,通常人們所說的是轉股溢價率。
轉股溢價率的計算公式為:轉股溢價率=轉債價格/轉股價值-1。而轉股價值的計算公式為:轉股價值=轉債價格/轉股價*正股價。
例如可轉債面值為100,可轉債的轉股價為20元,對應的正股價是22元,那么轉股價值=100/20*22=110元,溢價率=100/110-1=-9.09%。
2、可轉債溢價率是高好還是低好
可轉債溢價率為正數,說明轉債價格較轉股價值要高,此時通常認為持有債券更為劃算,而轉換成股票賣出則有可能虧損。同理,當溢價率為負數時,意味著轉債價格較轉股價值要低,此時換成股票會更劃算,或者買入可轉債,再轉股賣出,從中套利。
一般而言,溢價率不能太高,轉股溢價率越高,股性越差,可轉債的上漲就越難,正股上漲后,可轉債不一定上漲。反之,轉股價越低,正股的上漲更容易帶動可轉債的上漲。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轉股溢價率為負時,就一定有***價值。